十九世纪初期乃是一个许多地方都期待着救世主出现的时期。由于对科学发明和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深感困惑,很多宗教的最虔诚信徒转而求助于他们信仰的经书,以试图理解这越来越快的变化过程。
在欧洲和美国,诸如坦普尔教派(圣堂会)和米勒教派认为他们已经在基督教经书中找到了证据支持他们的这一信念:历史终结,耶稣基督即将复临。而在中东,一个与此明显相似的一种思潮也开始涌动起来:古兰经和伊斯兰传统中的各种预言快要实现了!

在这些“千禧年运动”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出现在伊朗,主角是来自设拉子城的一个青年商人(历史上称为巴孛)及其教义。从1844年到1863 年,波斯的所有阶层都被卷入一场希望与激动的风暴之中,因为巴孛振聋发聩地宣告:上帝之日已临近,祂自己就是伊斯兰教经书中许诺将出现的那位圣使;人类正处于一个见证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被重新建构的新纪元。
在某些方面,巴孛的角色可比为施洗者约翰之于基督教创建。巴孛是巴哈欧拉的先驱,其主要使命是为巴哈欧拉的来临铺路。因此,巴哈伊认为巴比信仰的创始也是巴哈伊信仰的创始人。当巴哈欧拉在1863年宣告,祂就是巴孛所预言过的那位“应允者”时,巴比信仰的目的也实现了。
但是,巴孛同时又创立了一个独特的、独立的、属于祂自己的宗教,它以巴比信仰而闻名于世。这一宗教产生了它自己的兴旺有力的团体,有它自己的经典,在历史上留下了自身的烙印。
巴比信仰创始于1844年5月23日。那一天,伊朗设拉子城的一位25岁的青年商人宣告,祂就是伊斯兰教中许诺过的“卡伊姆”,“那将现世者 ”。虽然这位年轻商人的本名为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但祂却又自封“巴孛”,阿拉伯文意为 “门”。巴孛解释说,祂的来临代表那道门,经由它,全人类所期待的上帝的普世圣使即将出现。
巴孛的主要著作是《巴扬经》,它废除了某些穆斯林律法,代之以新的律法,以适应一个更先进的时代。《巴扬经》强调了高尚的道德标准,着重于心灵与动机的纯洁。它也提高了女性与穷人的地位,倡导教育和有益的科学。
《巴扬经》的核心意旨在于上帝的第二位使者即将来临,祂比巴孛更伟大,祂的使命是引导一个太平盛世时代的到来,而这太平盛世很久以前就被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和所有其它世界性宗教许诺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