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haipedia
Bahaipediaدانشنامه بهائی
菜单
帮助
随机页面
最近更改
在其他项目中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上传文件
特殊页面
打印版本
固定链接
页面信息
页面
讨论
查看历史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未登录
讨论
贡献
创建账号
登录
Navigation
Navigation
Navegación
Navigation
ナビゲーション
Điều hướng
导航
Navegação
ناوبری
Навигация
帮助
随机页面
最近更改
在其他项目中
Learn more
Weitere Informationen
Aprender más
En savoir plus
詳しく読む
Tìm hiểu thêm
了解更多
Saiba mais
یاد بگیرید بیشتر
Узнать больше
巴哈伊信仰
巴哈欧拉
阿博都巴哈
Tools
Werkzeuge
Herramientas
Outils
ツール
Công cụ
工具
Ferramentas
ابزارها
Инструменты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上传文件
特殊页面
打印版本
固定链接
页面信息
Translations
Übersetzungen
Traducciones
Traductions
各言語版
Bản dịch
翻译
Traduções
به زبان‌های دیگر
Переводы
English
Português

安娜介绍巴哈伊信仰

来自Bahaipedia
跳转至:导航、​搜索

安娜的简报(通常称为“翻转图” )是一个从儒喜课程第六册摘录的教学指导, 。它侧重于以使用图片,文字,和选定的引言著作,与参与者介绍巴哈教信仰的基本教义。在介绍的过程中,参与者将共同参与由读引言著作或讨论其议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所有教导的方式下完全相同。换言之,它让一个人可以在一个共同的系统,认真的学习其概念,并清晰和有信心的方式,与参与者介绍哈欧拉的启示。这将有助于导引参与者的心头开放,能更有效的领会巴哈欧拉的启示与其真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奥特雷研究所 (Aotearoa Institute)鼓励那些已完成儒喜课程第六册的学员,在教学小组的工作上,使用安娜的故事这个工具来介绍巴哈伊信仰。

以下是安娜如何開始介紹巴哈伊信仰文篇:

目录

  • 1 上帝和显圣者
  • 2 巴哈伊教義
  • 3 巴哈歐拉的生涯
  • 4 巴孛的生涯
  • 5 阿博都巴哈和巴哈歐拉的聖約:
  • 6 巴哈伊律法
  • 7 建立一個世界文明,和靈魂的演進
  • 8 Notes
  • 9 Reference

上帝和显圣者[编辑]

巴哈伊信仰是一個世界性宗教,它的目的是團結所有的種族民族在統一的聖道和共同的信仰下。巴哈伊信徒是巴哈歐拉的追隨者,巴哈歐拉是“眾時代的允諾者”。如你所知,每一個民族的傳統都包括對未來的允諾,到那時和平與和協將在世界上建立,人們生活繁榮。我們相信允諾的時刻已到來,巴哈歐拉便是那位偉大的人,他的教義將使人類建立一個新的世界。巴哈歐拉在他的一篇書簡中說:

『主已命定,用來醫療整個世界的權威藥方以及最有力的工具是把全人類團結統一在一個世界性的聖道与一個共同的信仰中。』[1]

如果你同意的話,我向你介紹的第一個巴哈歐拉的教義是上帝及我們與他的關係。巴哈歐拉教導我們,上帝的本質是不可知的。這說明我們不應該在腦海中臆想上帝的形象,比如把他想象成一個人。通常創造物不可能理解其創造者。例如桌子不可能理解打造它的木匠的本質。木匠的存在對於他的所造的物件來說是完全不可理解的。

上帝是萬物的創造者。他造生了天地,及其間的高山峽谷、沙漠海洋、河流草木。上帝創生了動物,上帝也創生了人類。巴哈歐拉告訴我們,我們被創生的原因是愛。他說:

『人子啊!我愛你的創生,所以我創造了你。他也要愛我,好讓我能賜名于你,用我生命之精神將你的靈魂充實。』[2]

因此儘管上帝的存在遠超出我們的理解力,但他的愛源源不斷的傾注給我們。通過他永恆的聖約,他的愛湧向我們。依此永恆聖約,上帝不會離棄我們,而致使我們失去指引。每當人們遠離他,忘卻他的教義,一位上帝的顯聖者就會出現,向我們告知他的意旨和目的。

「顯聖」的意思是揭示,帶來前所未知的事物。上帝的顯聖者是那些向人類啟示上帝之聖言与意旨的特選者。因此當我們聽從他們時,我們就是響應上帝的召喚。

物質世界的一個例子有助於我們理解巴哈歐拉所教導的「顯聖」的概念。這世界上,太陽是光和熱之源,沒有它地球就沒有生命存在。然而太陽本身並不降到地球上來,如果我們試圖接近它,我們會被燒成灰燼。

但設想我們將一面明鏡朝向太陽,我們可從中看到太陽的映像。鏡子越明淨,映像越完美。上帝的顯聖者們就是充分反映上帝榮光的完美的鏡子。所有這些明鏡反映同一光輝。上帝高不可及,這些完美者隔一段時間就會到來,生活在我們之中,給我們指引,從精神和物質上提供給我們發展所需的能量。

兩千年前上帝通過他的顯聖基督以他作上帝之子的地位向人類傳導教義,而你很幸運能在這教義中成長。現在你可接受一個新顯聖者的教義,巴哈歐拉,其稱號的意思是上帝的榮耀。巴哈歐拉的教義與基督的教義有完美的和諧,但它是針對現今人類的狀況而言。如果你能想一下人類的困境,我確信你將同意現在是另一位上帝的顯聖者出現的時候。讓我給你背誦一段巴哈歐拉對我們所生活的時代的描述:

『這是上帝最美妙的恩寵流露給人類的日子,是他全能的恩澤灌輸給萬物的日子。世人應當協調彼此的岐見,並以完美團結與和平的精神,共同生活在他保佑與仁慈的庇蔭下。』[3]

巴哈伊教義[编辑]

在繼續之前,或許我該停下來討論一下你想問的一些問題,對於我所講的你有何感想?

我想給你講述的下一個巴哈伊教義,與巴哈伊信仰的團結人類的目的有關。在巴哈伊信仰中,我們是一樹之果,一枝之葉。儘管我們在身體上或情感上有差別,在才智和能力上有差異,我們由同根所生,我們都屬於人類家庭。

人類就好像一個大花園,裡面長著色彩,形態,香氣各異的花。花園的美麗和動人之處在於其精彩紛異。我們不該讓存在於我們之間的生理特徵,秉性,背景,思想觀點的差別引起對抗和紛爭。人類中的各成員該被看作是花園中美麗的花朵,並為屬於人類大花園而歡欣。

雖然人類一家是不容否定的事實,但世界人們距此尚遠,團結人類並不容易。如果你加入到巴哈伊社團,我將會大分高興,你將參加我們創建和維護團結的工作中。我們將奮力向前,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與人類一家的信條一致。我們學到,當戰爭之念萌起時,我們應馬上以更強的和平之念取代它,有恨念時我們應馬上以更大的愛念去取代它。我們應盡力克服我們的偏見。種族﹑膚色﹑國藉﹑文化﹑宗教﹑性別等偏見是建立一個更美好世界的最大障礙。巴哈伊教義中有許多章節教導我們走在團結之道上,同時幫助別人走在相同的道路。我記得阿博都‧巴哈談話中精彩的一段,他本人我將以後談及,他說:

『巴哈歐拉已經勾畫出天下大同的遠景。他制定了一個將全世界人民團結的計劃,把他們聚集在普天一家的帳篷下。這是恩惠之神的千秋大業。我們大家必須全心全意努力,直到團結在我們中間真正實現。只要我們作出努力,我們就會得到力量。』[4]

巴哈歐拉的生涯[编辑]

巴哈歐拉在1817年生於伊朗首都德黑蘭。從小他就表現出偉大之處。他在家中受過些教導,但沒有必要去學校,因為他有天賦的知識。巴哈歐拉出生在貴族家庭,年青時他就拒絕了到朝廷作高官的邀請。他希望致力於幫助受壓迫者,病痛者和貧困者,並從事正義的事業。

我想特別提起巴哈歐拉生平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他所受的痛苦。另一方面是他對人們心靈的巨大影響力。這些也正是所有上帝的顯聖者的特點。

巴哈歐拉在他起而宣揚上帝的聖道時就開始遭受痛苦。他的一生被流放,監禁和迫害。他在德黑蘭陰沉黑暗的監獄中受鐵鏈束縛,他曾四次被流放異地,最終到奧圖曼帝國的監獄城阿卡。他在那裡所受的苦難深重,他將阿卡稱為「至偉監獄」,在他的一篇書簡中寫道:

『在你有生之日,要記憶我的生平和我流亡於這偏遠牢獄中的苦難。在對我的愛中,你要何等的堅定,即使敵人的刀劍對你窮攻不捨,整個天地起而與你作對,你的心志亦不動搖。』[5]

我總在包中帶一本筆記本,記下我所喜愛的巴哈伊聖作。讓我給你讀一段巴哈歐拉對他所受痛苦的描述。

『亙古美尊答應去承受鐵鐐的綁縛,使得人類能夠從束縛中得到解放,他接受了在此最固不可破的至偉牢獄中成為囚犯的命運,使得全世界能夠得到真正的自由。他飲盡了悲傷之底的殘渣,使得世人能獲得永恆的快樂並且充滿歡欣。這是大慈大悲和憐憫的主降賜給你們的恩典。相信上帝唯一性的信徒們啊!為了使你們能高超脫俗,我們同意受貶抑和屈辱,為了使你們能富足繁榮,我們蒙受了多方面無盡的苦痛。看吧!為重新建立世界而來的他是如何地被那些自稱與上帝為伴的人逼迫而居宿在這些萬分荒蕪和孤立的城市中!』[6]

兩個強大的朝廷:伊朗和奧圖曼的國王竭力反對巴哈歐拉和他的教義。但是真理之光是不容被熄滅的。想撲滅火焰,水變成它的燃油,這火燒的更熾烈。沒有甚麼能阻礙巴哈歐拉不斷增長的影響力。當權者將他流放得越遠,受他教義吸引,認知他的力量与偉大的人數就越多。巴哈歐拉不顧那些對他的持續不斷迫害,他一直啟示上帝之聖言,在四十多年的時間裡,給全世界帶來愛和靈性力量。他聖業的最終勝利是必然的。

巴哈歐拉於1892年離世了。他的陵寢,我們認為是世上最神聖的地方,座落在阿卡城附近。這裡有些明信片是陵寢的入口及周圍的花園。你不知道我是多麼希望到聖地去朝聖,我希望有一天你也能夠去。

巴孛的生涯[编辑]

在巴哈歐拉宣示使命前的幾年,上帝派遣了特別的聖使來宣佈他將到來。這偉大聖使的名號是「巴孛」,意思是「門」。他確實是通向上帝的知識和人類的新紀元的大門。在六年裡,他不斷教導人們上帝的新顯聖者就要來臨了,並為他的到來作好準備。他告訴人們將看到新時代的曙光,上帝所允諾的日子的曙光。他號召人們從心靈世俗的虛榮中淨化出來,以使他們自己能夠認識到那“上帝將顯靈者”。

成千上萬的人們接受了巴孛及他的教義。但是伊朗政府及控制大眾的教士反對他。他的追隨者受到迫害,甚至很多人被處決。巴孛自己也在三十一歲時殉道了。一隊士兵在政府的命令下在廣場吊起他,並開槍將他殺害了。

我想給你背誦巴孛的兩篇禱文,你可從中感受到他言語的滲透力。

『除了上帝,還有誰能解除困難呢?當如此說:讚美歸於上帝!他是上帝!萬人都是他的僕役,萬人也遵行他的吩咐!』[7]

『當如此說:上帝在萬物之上,使萬物盈滿丰足。除了上帝,天地間沒有滿足一切者。誠然,他獨自是明知者,扶養者,萬能者。』[8]

許多巴哈伊信徒尤其熟記第一個禱文,並在遇到困難時開口念頌或在心中默禱念。如果你愿意,我們可停一會,你可很容易的背誦它。

在背誦之後,安娜繼續:

在巴孛殉道後,他的追隨者取回他的遺體,將之從一地帶到另一地,避開信仰的敵人。最後到達聖地的卡梅爾山。這有些明信片,你可看到在海法他的陵寢及其他一些神聖的地方,還有海灣對面的阿卡城。這兩個姊妹城現在是巴哈伊信仰的精神和行政中心。在這裡有巴孛和巴哈歐拉的陵寢及其他很多神聖的地方。所以這是精神中心。在卡梅爾山上,座落著巴哈伊信仰的最高管理機構──世界正義院,因此這裡也是行政中心。


阿博都巴哈和巴哈歐拉的聖約:[编辑]

作為巴哈伊,我們畢生的信念是:我們已和巴哈歐拉定立了聖約,如你所知,在其它所有宗教中,顯聖者過世後,他的門徒中就產生了許多紛爭,結果使宗教分裂為許多派別。分裂的根源總是有些野心勃勃的人渴望得到領導地位。即使在虔誠的信徒中間產生了對聖言的不同觀點時,也沒人能全權解決這些分歧意見,這種情形導致了衝突與分裂。每一種詮釋都導致一種不同派別的產生。 巴哈歐拉通過賦予聖約的獨特的權能,保護了信仰免於分裂。在他過世前,他以最清晰的形式寫明:在他之後,所有的巴哈伊都應轉向阿博都巴哈。阿博都巴哈是他的長子,因此被指名為他聖言的唯一詮釋者和聖約的中心。他由巴哈歐拉親自教養,早在孩童時期即認知了他父親的神聖地位,並與他父親共渡艱難。他是人類最寶貴的贈禮,巴哈伊教義的完美典範。

阿博都巴哈在世77年,他於1844年巴孛宣告使命的當晚出生,1921年11月去世。他的一生中充滿了苦難,卻常給他身邊每個人以極大的喜悅與歡樂。在他父親過世後,巴哈伊教團的重任落到他肩上,他日以繼夜的工作,把信仰傳播到東西各國,他寫給各地的人士和社團成千上万的書簡,並清晰闡明他父親的教義,他的詮釋現在成為巴哈伊聖作的精華部分。

通過轉向作為巴哈歐拉聖約中心的阿博都巴哈,世界各地的巴哈伊可以保持團結,努力過巴哈伊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新的文明。我們記得在對巴哈歐拉的允諾之中,要愛別人,從阿博都巴哈,我們可看到一位完美仁人的典範。我們應記得:須維護公正,慷慨寬容,忽視他人的錯處,從阿博都巴哈,我們可學到公正,慷慨,寬容。最主要的是通過轉向阿博都巴哈,我們永記與巴哈歐拉的聖約:即不許信徒們的團結被破壞,要團結成一個世界性的社團,我們要努力直到人類一家牢固地建立起來。

在他的遺囑和聖約裡,阿博都巴哈命名他的長孫在他過世後成為聖護。守基‧阿芬第成為他教義的全權詮釋者。三十六年來,他續承了他祖父的工作,闡明了顯聖者的聖作並在全球各地牢固地建立了他的信仰。他去世五年半後,全世界巴哈伊選舉產生了世界正義院。正如巴哈歐拉所預見,由阿博都‧巴哈和聖護所描述的那樣。世界正義院是巴哈伊的最高機構,全世界的巴哈伊現在都應朝向它尋求指引。

巴哈伊律法[编辑]

我所解釋的最後的主題中,許多概念需要深入思考。如果你願意,我們改次再深入探討它。到時,我會帶一些巴哈歐拉的 〈聖約書經〉 中以及阿博都巴哈的〈遺囑和聖約〉的一些摘錄,和你一起閱讀。現在,我接著從頭介紹另一些你想知道的關於巴哈伊信仰的觀念。

安娜輕鬆愉快地接著講解:

每一宗教中,最重要的方面是顯聖者的律法,它引領人類走正確的道路。其中一些律法和誡命是永恆不變的,另一些則隨人類進步和演化而不斷改變。在巴哈伊信仰中,指導我們不能把巴哈伊律法當作 “該做”與 “不該做”的一套命令。巴哈歐拉告訴我們,他的律法是 “我對僕役們仁愛的神佑之燈,和我對我的創造物施恩之鑰匙”,我們也不應僅因懼怕懲罰而去服從這些律法,因為他清楚地在他的〈至聖書經〉中寫道: “為了愛我的美質,嚴守我的誡命吧。”[9]

我舉幾個巴哈伊律法的例子,這些觀點會更清楚。在物質世界中,人須每天進食;這是肉體的需要,如果不吃,我們會生病甚至餓死。那麼我們可以說,每天吃飯是為肉體生存必須服從的律法。同樣,巴哈歐拉的誡命之一是每日祈禱,像肉體需要食物一樣,我們的靈魂也需要不斷地得到滋養,而祈禱為我們靈性的成長提供了營養。巴孛,巴哈歐拉和阿博都‧巴哈都啟示了許多非常優美的祈禱文,在我們獨處或聚會時,都可吟誦它們。其中一些是特殊禱文,一些是義務禱文。義務禱文中有一篇是需中午至日落間背誦的,它寫道:

“我見證:我的上帝啊!你造生了我,來認識你並崇拜你。我在這時刻表明我的無能和你的萬能,我的貧窮和你的富裕。除你之外別無上帝,你是艱苦中的救難者,自有永有者。”[10]

這是一則簡短優美的祈禱文,你看到它是多麼容易背誦,我相信,你重複幾遍就會很快記住它。

另一條誡命裡,巴哈歐拉禁止背後議論或誹謗中傷別人。這是很重要的,因為你想一下,團結的大敵就是背後說別人壞話。不幸的是,大多數人已經養成了背後議論別人過錯的習慣。每個人都似乎只注意別人的短處,在經過不斷重複後,錯誤就變得越來越大。阿博都‧巴哈告誡我們的與此完全相反。如果我們看到別人有十個優點和一個缺點,我們應注意他的十個優點,即使他有十個缺點和一處優點,我們也應只注意他那一個優點。

安娜又在她的筆記中查找材料,並讀道:

“我聖座之伴侶啊!諸惡勿聽,諸惡勿視。莫卑恭屈膝,莫自怨自艾。不妄語,便不會有人對你妄語;不誇大別人的錯,你自己的錯也不會顯得大;不想別人受屈辱,你自己便不會有屈辱,你這一生轉瞬既逝,要以無瑕的意念、無洉的心靈、純洁的思想、高尚的品格,好好生活!這樣,你才會自由而滿足地,拋棄必朽之身軀,奔向奧秘之天堂,永遠安居在那不滅之王國。”[11]

然後安娜接著說:

雖然我們這種年齡不太會接觸到,但你應了解巴哈歐拉禁止飲酒,和沉溺於物欲。飲酒的確是當今全世界社會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它是暴力與破壞健康家庭生活的常見起因。告訴你,我真不理解為什麼人們會使用這種既擾亂人性,又妨害他們清晰思考能力的東西。我們生來是高尚的,而飲酒使人做出可恥的事來。巴哈歐拉關於高尚的引言有這樣一段:

“靈性之子啊!我使你生來富有,你為何自陷貧窮?我使你生來高貴,你為何自趨卑賤?我以知識之本質賦你存在,你為何另尋他人指點?我以慈愛之泥土塑造了你,你為何舍我而他求?把目光轉向自己!你會發現:全能、全權、自生自在的我,立在你心中!”[12]

另一條巴哈歐拉的誡命是我最喜愛的,提到父母和社會有義務教育兒童。在我筆記簿裡有一段巴哈歐拉的聖作,它清楚地解釋了這點:

“因此,上帝的摯愛者和女僕們必須付出生命,一心的訓練他們的孩子,在學校教導他們美德與完美人格。在這件事上他們不得掉以輕心;不可不稱其職。真確地,如果一個嬰兒活不了,要比一個長大而無知的孩子好得多,因為那無知的孩子在今後的生命中,將會為數不勝數的缺憾所苦,被上帝追究責任,被人們叱責和拒絕。這是多麼大的罪過和疏忽啊! “上帝的摯愛者和慈悲者的女僕們首要的責任是:他們必須竭盡全力使男女兩性受到教育;女孩和男孩一樣;他們之間無任何差別。忽視他們應受到責難,怠慢他們要受到譴責。‘難道有知識的人与無知的人是一樣的嗎? ’”[13]

你知道嗎?當我思考了這些偉大的誡命後,我就決定做點事。于是我與一位朋友辦了一個每周一次的兒童班,我們有17名學生。我想邀請你來幫我們,你這個星期六下午有空嗎?

建立一個世界文明,和靈魂的演進[编辑]

我相信你明白我正邀請你加入一個信仰而不僅僅是接受一些美好的觀念。實際上,這信仰是非常有組織的,它的目的是不下于全人類的團結統一。想一想看,巴哈伊的工作是建立一個世界文明。世界正義院告訴我們這項工作有三重參与者,每者各有其重要職責:

首先是信徒個人,個人的責任是堅守信約,每日努力,將自己的生活與巴哈歐拉的教義緊密相連,服務全人類,時常記住,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人與上帝的聯繫才是永恆的。死後,我們的靈魂將得到自由,並永遠朝向上帝繼續演進。我們在這世上的生命就好比子宮裡的胎兒,在九個月內,胎兒發育長出感官──眼、耳、手和其他──以備將來到這世界上用。同樣,我們在這世上應發展靈性能力,以備我們在上帝的下一個的世界所需。當然,我們只是想它還沒有用。我們得付諸行動,服務我們的同胞,與他們分享我們獲得的知識。

其次是教區。人類被創造不是為了獨自生活。我們生活在社群裡,應一起工作,建立新的文明。與我們聯系最緊密的教區是由我們村落或城鎮的巴哈伊組成的地方教區。在地方社教區里,我們學習與他人合作,一起成長,走向團結。除地方教區外,我們也是國家和世界巴哈伊教區的成員,它不斷擴展,並吸引各宗教背景、種族、國籍的人士參與。

世界正義院告訴我們,信仰的機構代表建立新文明的第三參与者。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在討論聖約時會談得更多。現在我只提一下,巴哈歐拉的誡命中,有許多是關於組織社會的方式的。過去,上帝的顯聖者們沒有告訴人們該如何組織,信徒們得自己研究怎樣組織。但在這個信仰中,巴哈歐拉已把他自己的管理秩序帶給我們,他告訴我們該創立什麼樣的機構,怎樣運作,人類怎樣得到管理。

我們已經談到了最高機構─世界正義院。巴哈伊教徒們每年選舉一次,在每個國家選舉總會,也會在每個地方,選舉地方分會。這將是你最先知道的機構。巴哈伊信仰沒有神父和傳教士,地方分會指導教區事務並關注信徒們的福利。地方分會由九位成員組成,是由地方教區成年巴哈伊教徒在祈禱的氣氛中保密投票產生。總會与分會對巴哈伊極為重要,通過它們,我們知道人類事務如何管理以及社會中怎樣建立新秩序,這秩序被稱為巴哈歐拉的世界秩序。

“上帝啊!望你振興而暢快我的精神,淨化我的心田,啟發我的智能。我托付所有我的事情在你的手中。你是我的響導,我的庇護。我將不再憂愁悲傷,而會做一個快樂歡爽的真人。上帝啊!我將不再滿懷焦慮,也不會讓什麼困難來煩擾我。人生不愉快的事情,我將不會記在心上。上帝啊!你對我,比我對自己更為親善。主啊!我立志為你獻身盡瘁。”[14]

Notes[编辑]

  1. ↑ 『巴哈歐拉聖典選集』第120節
  2. ↑ 『隱言經』阿拉伯文卷,第4節
  3. ↑ 『巴哈歐拉聖典選集』第4節
  4. ↑ 『巴黎片談』,新紀元出版社,第16頁
  5. ↑ 『巴哈伊禱文』,台灣1999年版,第143頁
  6. ↑ 『巴哈歐拉聖典選集』第45節
  7. ↑ 巴哈伊祈禱文』,台灣巴哈伊出版社,第121頁
  8. ↑ 巴哈伊祈禱文』,台灣巴哈伊出版社,第121頁
  9. ↑ 巴哈歐拉至聖之書『亞格達斯經』,美國1993年版,第22頁
  10. ↑ 『巴哈伊禱文』 台灣1999年版,第129頁
  11. ↑ 『隱言經』波斯文卷,第44節
  12. ↑ 『隱言經』阿拉伯文卷,第13節
  13. ↑ 『阿博都巴哈書簡』,美國1930年版,第三冊,第579-80頁
  14. ↑ 『巴哈伊禱文』 台灣1999年版,第93-94頁

Reference[编辑]

儒喜课程第六册

检索自“https://zh.bahaipedia.org/index.php?title=安娜介绍巴哈伊信仰&oldid=887”
分类:​
  • Terminology
此页面最后编辑于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00:42。
除非另有声明,本网站内容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License授权。
隐私政策
关于Bahaipedia
免责声明
Powered by MediaWiki